大约是去年十一月的事了。那夜我本是无事,刷些短视频消遣,大概是在抖音上看见了一个讲鱼缸的视频。鱼缸不大,水极清,几条小鱼来回穿游,水草摇曳,竟使人心中略感安宁。也许是中年人无聊久矣,忽然便起了一个念头:要不,我也养养鱼?

这念头并非无根。我记得在百度时,有个同事的桌上便有一个鱼缸。缸中水清,草红绿杂陈,几尾小鱼,或前游或停憩,颇有些“静中窥动”的意味。我那时便心生羡慕,然终未成行。一来无时间,二来心里也不过是想想而已,譬如人看见人家买了跑步机,总要感叹一句“我也该锻炼了”那样。

如今机缘巧合,桌角空了一块地方,量过之后,竟正好可置一五十公分长的鱼缸。于是便决定动手。人到中年,要做一件事,不需太多理由,只要“不做也无事可做”便够了。

初选鱼缸,见小米出了一款,极简风,智能化,连水温都能远程查看,倒是合我心意。但稍稍查了几个帖子,便见不少人批评它滤材之劣、水泵之弱,遂作罢。后来又见“当贝”出的一款,说是集优点于一身,且对小米之短有所补正,便下了单。鱼缸第二日便到,然我却没动手。

我并非懒人,但对未知之事,常有一种莫名的畏惧。那时我心中也颇多疑虑,不知该如何开始,且担心若一着不慎,反致缸损坏,便更无趣了。

为了破此困境,我买了一本薄书,名曰《水族造景一本通》。通不通不得而知,但读完之后,倒是略得其门径。我于是确立方向——要养水草缸。不是那种放几块石头、几条金鱼的玩具缸,而是一个有造景、有流动、有生息的缸。
水族造景一本通

于是网购,买火山石、水草泥、造景石,又买了无菌水草杯若干。货到齐了,选了一个晚上“开缸”。过程远比我想象中曲折——水草根短,我泥铺得又薄,草便漂浮起来,一再重种。那晚执着一把细镊,蹲在缸前,夹一株歪一株,反复数十次,连手指都发酸了。待到水草基本立住,我才坐下喝水,虽疲惫,却有些小得意。
铺水草泥,放造景石
种水草,加水

草缸初成,我便去附近水族店买鱼。天使鱼三尾,另有三尾,品种不详,皆是店主推荐的。我本不识鱼,且相信“专家”,便照单全收。

鱼买回来了

起初日子尚好。我每日坐看鱼儿游动,水草轻摆,似也能解些烦闷。棠棠对此尤感兴趣,几乎每日抢着喂鱼。她兴致极高,我便乐得清闲。可惜好景不长,鱼便病了。白点生鳍,尾巴溃烂,我一时手足无措,只好上网查方,买药、升温、换水、下亚甲基蓝……几番折腾,鱼竟也活了下来。这事让我稍感慰藉,似乎证明我并非草包。
棠棠看鱼
鱼开始长白点
鱼好了

然而人总是容易厌倦的。水草长得不如我所愿,没有绿意盎然之态,反而杂乱无章。我渐渐便少去了兴致,棠棠偶尔还来喂鱼,我只是点点头,懒得查看。久而久之,连换水也变得偶尔而为。

年末回家数日,回来一看,鱼缸已近荒废:草死,藻多,鱼死两尾(后来看应是钻入石缝被卡而亡,不能怪我),水发黄,味不佳。我本想弃之,然缸中尚有几尾鱼,竟顽强地活着,我便又心软了。

长藻了

直到前些日子,不知为何,又起了翻缸的念头。也许是厌倦了日复一日的无趣,想着做点“出格”之事以示我还活着。于是我又买草、买泥、换滤材,甚至重金购入二氧化碳系统,颇有一种“中年人花钱图一乐”的意味。

这回经验丰富,动手时已不再慌张。新缸造好,乍一看也还像模像样。可过了两日,水混草烂,又是一番忙乱。换水、控光、测参数、调气泵,日日忙得不亦乐乎。有人或许觉得麻烦,我却觉得这正是乐趣之所在——每天都有些变数,总比一成不变的日子强些。
大的水草还是好看
开始打二氧化碳

我便把这些经历记在此处,若将来棠棠或筱筱有兴致,不妨拿去看看。

养鱼一事,本无甚意义,然于庸常生活中得一趣,亦属难得。人不过如此,求清静不成,便求点动静。


附:草缸备忘录

火山石何用?

疏松多孔,宜铺底层。可通气、排水,防水草烂根。

水草泥何物?

人工之“肥土”,富含营养,为水草成长之本,铺于火山石之上。

造景石有何益?

一则美观;二则分区;三可为鱼遮蔽避难。不可多用,亦不可摆死。

初开缸,水草宜多

养分多而草稀,藻必生。多植水草,乃抑藻之本法。

勤换水是常识,尤其前两周

日换 1/3,稀释肥力,草得其所,不至枯黄。

光照不宜一开始太猛

草根未稳,营养未吸,光强则藻旺。每日四小时起,渐增为八。

光照宜设于白日

与自然日光互为助力,水草发色更佳。

切勿急于放鱼

缸中生态未稳,鱼则易病。待草稳藻少,再可进鱼。